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系本科生课程设置的七个模块(2019版)

  

第一个模块: 数学学院四高课程 7 门

(1)数学分析I (5学分),数学分析I(实验班,5学分),每学年第1学期

(2)数学分析II( 5学分),数学分析II(实验班,5学分),每学年第2学期

(3)数学分析III(4学分), 数学分析III(实验班,4学分),每学年第1学期

(4)高等代数I(5学分),高等代数I(实验班,5学分),每学年第1学期

(5)高等代数II(4学分),高等代数II(实验班,4学分),每学年第2学期

(6)几何学(5学分),几何学(实验班,5学分),每学年第1学期

(7)概率论(3学分),概率论(实验班,3学分),每学年第2学期

 

第二个模块: 数学学院四高之外的核心课程 4 门 

1 抽象代数(3学分),学年第1学期

2 复变函数(3学分),学年第2学期

3 常微分方程(3学分),每学年第2学期

4 数学模型(3学分),学年第2学期

 

第三个模块: 数学系专业基础课 9 门, 其中代数类3门,几何类3门分析类3门。

(1)数论基础(3学分),每学年第1学期

(2)群与表示(3学分),每学年第2学期

(3)基础代数几何(3学分),每学年第2学期

(4)拓扑学(3学分),每学年第1学期

(5)微分几何(3学分),每学年第1学期

(6)微分流形(3学分),每学年第2学期

(7)实变函数(3学分),每学年第1学期

(8)泛函分析(3学分),每学年第2学期

(9)偏微分方程(3学分),每学年第1学期

 

第四个模块:数学系小班课8

(1)数学分析II选讲(2学分),每学年第2学期

(2)数学分析选讲III(2学分),每学年第1学期

(3)高等代数II 选讲(2学分),每学年第2学期

(4)代数讨论班(3学分),每学年第2学期

(5)几何讨论班(3学分),每学年第2学期

(6)分析讨论班(3学分),每学年第1学期

(7)核心数学选讲I(2学分),每学年第2学期

(8)核心数学选讲II(2学分),每学年第1学期

 

注:小班化教学的实践表明了数学小班课的一些优势:(1)可以实施“因材施教”“一对一”“生师互动”等个性化教育理念。(2)在能力提高方面:学生们提高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、评价和选择问题的能力、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、 学术发言和交流的能力。(3)在知识深度方面: 学生们体会到了不同数学分支之间的一些深刻联系和关键数学思想。 (4)在知识广度方面:学生们扩大了知识面,开阔眼界,了解了一些数学领域的风格和发展前途,对以后选择方向有启发。 (5)在学习方法方面:学生们获得了理解数学的一些新方式。(6)在学习兴趣方面:学生们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热情。

 

第五个模块:数学系本科第二类课, 其中包括

(1)几何学II(实验班,4学分),每学年第2学期

(2)数理逻辑3学分),每学年第1学期

(3)组合数学3学分)学年第2学期

(4)密码学(3学分),每学年第2学期

(5)模形式(3学分),不定期

 

第六个模块:本科生可以选的数学系研究生第一类课 15 门

(1)(分析与方程类)实分析,调和分析,复分析,泛函分析II, 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,二阶椭圆型方程,双曲方程 ; 动力系统,遍历论,非线性分析基础,变分学,多复变函数论等

(2)(代数与数论类) 抽象代数II,交换代数,群论,群表示论,数论I, 数论II,代数几何I, 代数几何II; 李群与李代数,同调代数,几何表示论,模形式,密码学,有限域等

(3)(几何与拓扑类) 黎曼几何引论,同调论,微分拓扑;  纤维丛与示性类,同伦论,黎曼曲面论,复几何,辛几何,双曲几何引论,低维流形,几何群论等

(4)(数学物理类)经典力学中的数学方法,Gromov-Witten理论等

 

第七个模块其他类课程

1 北大数学导引课 (1学分),每学年第1学期

2 公共与基础课程30-36学分

3 理学部的非数学学院课程8学分,其中4学分物理

4 毕业论文 (3学分)

5 通识与自主选修课程27学分,其中理学部课程12学分,通选课12学分,

全校课程3学分。

TOP
XML 地图